Fuzheng News
浅谈中医“治未病”养生观(连载1)
发布时间:2017-12-05 13:41:57
《浅序未病》
“治未病”是传统中医的养生观念,最早的文字记载源自于2000多年前的《黄帝内经》。什么是“治未病”呢?所谓“治”就是“治疗预防”,“未病”也就是“尚未得病之病”,连起来解释就是“治疗预防尚未得病之病”。也许字面内容和语义不好理解,但是通俗的一说就是“预防疾病的发生大于等到疾病发生才去治病。”也就是相当于临床医学里边的“预防医学”专业。
内经里边关于“治未病”的原文是这样记载的: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:“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乱治未乱,此之谓也。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”。
给读者翻译解释一下大意“高明的医生,不去治疗已经发病的病,而是治疗尚未发病的病,就好像昌明的君主,不等到国家发生战乱,就居安思危,预先治理好国家,这就是预防大于治疗的道理所在。等到疾病已产生了再去用药物治疗,动乱已经发生了才想起去治理国家,就好像是口渴了才想起来挖井,战斗已经发生了才开始制造兵器,不是已经晚了么?”
这个“治未病”思想也自《黄帝内经》起,一直影响到后世的医家,正如东汉名医张仲景在他的《金匮要略》中提到:问曰“上工治未病何也?”师曰:“夫治未病者,见肝之病,知肝传脾,当先实脾,四季脾旺不受邪,即勿补之,中工不晓相传,见肝之病,不解实脾,唯治肝也。”意思就是说,学生问老师:“好的医生治疗尚未得病的病是为什么呢?”老师回答说:“治疗尚未得病的病就是,看到肝脏有病,就应该知道病症会传变给脾脏,因此应该在治疗肝脏病的时候先去补脾脏。一年四季当中,每一个季节的后十八天,是脾气最旺的时候,就不用补脾了,而一般的医生,不知道传变的道理,见到肝有病,不知道不理解需要补脾,只去治疗肝脏。”(这样的治疗方法,即使是治好病人的肝脏,但是病人的脾脏却是有问题的,就是没有考虑到人体是一个整体。)
结合到我们当下,其实什么疾病的发生都不是一朝一夕之间的事情,所谓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”可以负责任的告诉读者“任何疾病只要早发现,早治疗都是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的。但是我们现在谋求的并不单单是有病早发现的问题,而是我们干嘛要有病得病啊?所以我们要想到的是如何预防疾病,如何才能健康快乐,高质量的活着,不得病才是真正的王道。
那应该如何防呢?
敬请关注连载第二篇《防为王道》